莲池法院:聚焦“三位一体”专业化建设 打造家事法庭“新名片”
基层法庭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地方,莲池区人民法院锚定平安莲池、法治莲池建设,针对辖区万人成讼率较高、婚姻家庭纠纷引发案件较多的实际情况,以创建新时代特色人民法庭为契机,依托家事专业化法庭主阵地,多措并举,聚力推进标准规范、流程闭环、温情便民“三位一体”的家事专业法庭建设,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当地、化解在当地,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,为建设品质莲池、幸福莲池,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司法力量。
坚持高标准建强队伍 打造专业化审判组织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,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,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。”2022年8月,莲池区人民法院全面落实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,落实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(试行)》,在东金庄、百楼成立家事审判专业法庭,将涉妇女儿童家事纠纷集中审理。选派精兵强将,健全法庭人员配置,组建“家事审判员+法官助理+书记员”的专业家事审判团队,其中审判员、法官助理队伍均由女性干警组成,充分发挥女性情感细腻、性格温柔、富有亲和力的优势,加强对家事案件的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,提升家事审判工作质效。开展技能培训,围绕《民法典》、家事案件调解方法等进行强化学习,补齐工作短板,全面提升家事法庭的服务能力和水平,提升家事案件办案质量,进一步促进家事审判工作水平整体提升,有效推动了家事审判向专业化方向发展。
坚持全流程制度闭环 打造特色化审判机制
一是聚焦诉前过滤,充分发挥多元解纷作用。专注调解,对于家事案件,坚持全面调解、全程调解、全员调解,做到“诉前必调”,当事人提交材料后,第一时间转入主审法官和调解员手中,第一时间联系调解。原告王某与被告靳某探望权纷纷一案,原、被告离婚协议约定,婚生由被告抚养,后因双方沟通不畅,被告拒绝原告探望孩子,原告赌气不给孩子抚养费,双方矛盾不断激化。家事法庭工作人员在接受诉状当天,电话了解案情后,寻找双方诉求平衡点,分别耐心规劝、解开心结,二人当天达成调解协议,纠纷圆满化解;加强联动,积极与辖区党委、妇联、民政、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村委会等部门有效衔接沟通,拓宽调解途径和方式,联手开展纠纷“对症”治理,构建多元化的家事纠纷大调解格局,一批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,做到大事不出镇、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,最大限度地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社会和谐;标注重点,在诉前化解的同时,针对调解可能不大的案件同时进行前期工作,制定流转单,对当事人存在情绪过激、暴力冲突、人身伤害等特殊情况进行标注,为后期审理、诉中调解奠定基础。
二是聚焦诉中攻坚,持续释放非诉解纷效能。构建调解为主、审判为辅的家事纠纷化解机制,调解贯穿于诉前、诉中和诉后,以化解纠纷、案结事了、促进社会和谐为终极目标。注重调解方法,根据家事案件的案情、当事人的性格、双方的关系等,采用“换位思考”“宣泄疏导”“冷静平复”“刚柔并济”“针对攻破”等不同调解方法,寻求当事人情感诉求点和心理承受平衡点,最大程度做到缓和关系、恢复情感、解开心结、消除矛盾。注重庭审教育,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,开展巡回审判,将庭室搬到群众家门口,为群众提供诉讼便利、减轻当事人诉累。在审判的同时推进情感修复,将柔性司法和温情司法融入案件审理全过程,就地调解,以案说法,现场释法,有效化解家庭矛盾,开展巡回审判10余次,旁听群众累计百余人次,实现“审理一件、教育一件、感染一片”的效果。抓好人身保护令司法解释颁布的有利契机,大力开展“家庭教育令”和“人身安全保护令”发布工作,发放《人身保护令》12份、《家庭教育令》15份,强化教育约束,家庭暴力问题得到有效制止,未成年人监管教育取得明显成效,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权益。注重高效审执,探索建立快审快执机制。家事法庭挂牌三个月以来,共受理家事案件204件,结案130件,调撤率75%,审理周期平均30天,服判息诉率近90%,自动履行及在家事法庭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案件的达到95%以上,所办案件无一件民转刑案件,及时高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,获得当事人的一致认可。
三是聚焦诉后巩固,源头预防矛盾纠纷产生。牢牢把握“源头减量,多元增效”目标要求,通过判后关怀、诉后巩固彻底消除矛盾,为诉源治理打好基础。建立家事回访制度,加强对家事案件判决后的服务工作,通过诉后跟踪回访,重点了解当事人案后家庭关系是否和谐、矛盾隔阂是否完全消除等情况,切实做好判后答疑和判后调解工作,进行家事回访帮扶10余次,心理疏导百余次,延伸了家事审判的社会辐射功能。闫某与张某离婚纠纷一案,原告婚内出轨且有暴力倾向,多次殴打被告,被告饱受痛苦折磨,存在偏激想法,多次到法庭哭诉。法官高度重视,出具《人身安全保护令》保护被告人身安全,多次组织调解,对被告进行规劝,强化心理疏导和抚慰,最终双方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配达成一致,调解离婚。家事回访中,被告表示离婚后的生活很平静,感谢法官的耐心劝导和付出。建立经验总结制度,对于典型家事案件,强化经验总结,挖掘成功经验,通过形成典型案例材料、面对面交流分享等途径,拓宽调解思路,提升调解水平,进一步推动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开展。建立法制宣传制度,强化普法宣传,开展维权教育。因地制宜深入社区、学校等开展法治教育,广泛宣传《婚姻法》《妇女权益保障法》、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等法律知识,3000余名妇女儿童接受到法治教育。利用微信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维护妇女儿童权益、家事纠纷调解的典型案例,以案说法,自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公益微视频《拾光》获得第八届金法槌微视频类二等奖,反家暴微视频《拒绝家暴 勇敢说不》获得长安杯第三届全省政法“三优”创意类新媒体作品奖,有效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,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。
坚持多角度拓展平台 打造温情化审判路径
最大限度发挥司法能动性,创新家事审判工作举措,设立“两站”“两室”“三专区”,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,让家事审判改革更具广度、深度与温度。
“两室”——积极构建心理咨询室,聘请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部分案件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。通过心理疏导,使其能够正视现状,重拾信心,勇敢、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。同时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理念,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。设立家事纠纷调解室,坚持情理法相结合的理念,突出“和谐”主题,悬挂充满“家庭”“和谐”元素的海报、标识,使法庭布局彰显人性化,营造温情和谐的环境氛围,促进化解当事人对立情绪,提升家事案件的调解效果。
“两站”——设立法官工作站,协助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。由于主城区改造等原因,分家析产类案件增多、难度增大。家事法庭做好与法官工作站、乡村组织的衔接,对一些涉信访、涉民转刑风险的纠纷及时联动人民调解员,提前介入进行指导,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纠纷,诉前共化解因拆迁引发的分家析产纠纷4件,切实深化诉源治理。李某与吴某、吴小某分家析产纠纷,双方因对国土资源局出具的《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》和《证明》存在异议,分别向上级信访多年,像司法所联系家事法庭法官,通过法官工作站多次给双方施法明理,进行调解,最终圆满化解;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,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10余次,进行婚姻家庭指导、未成年人心理疏导、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等,将家事审判职能从纠纷调处向源头预防、家庭文明建设延伸,有力推进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。
“三专区”——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聚焦点和着力点,扎实推进家事审判改革。针对涉妇女儿童矛盾纠纷,设立专门的服务区域,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,线下设立“维护妇女儿童调处中心”“妇女儿童绿色专区”,线上开通“12368”反家暴妇女儿童保护专线,安排专人负责接待涉家庭暴力、妇女权益、未成年人抚养等案件。对于涉及妇女儿童做到快速分流、快速受理、快速解决,为广大妇女儿童打造的温暖“司法之家”,让妇女儿童维权更方便、更精准、更高效。石某与陈某抚养费纠纷一案,被告陈某因疫情收入降低,两年多未支付抚养费,经家事法庭调解员耐心调解,原告在提交立案材料第二日便收到了法院出具的调解书,对法院的高效、便捷、便民赞不绝口。
下一步,莲池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“三位一体”家事专业化建设,传承发扬新时代“枫桥精神”,创新家事案件审判机制,探索多元解纷、诉源治理的新路径,不断减少矛盾增量,降低万人成讼率,促进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良性化解,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