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意文明执行 纾解企业困境
莲池法院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
灵活查封,拓展企业经营“新窗口”
莲池法院在执行中注重统筹区域企业经济发展困境,综合考量涉案因素,靶向施策,为中小微企业走出发展困局创造条件。出台执行财产查控负面清单,通过“活封”“活扣”“保全财产置换”“组合式还款”“给予执行宽限期”等方式,最大限度降低执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。
为进一步服务好民营经济发展,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司法保障,在高某申请执行河北某商贸有限公司、邓某一案中,莲池法院采取灵活查封的方式,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,采用“活查活封”的查封形式处置企业资产。法院在征得申请人同意后,一方面对企业名下的机器设备、原材料、成品、半成品等查封财产登记造册,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同时,另一方面严格限制企业对已登记生产资料进行恶意变卖、设立抵押等损害申请人权利的处分行为,要求企业对查封资产尽到合理的维护义务。通过减少对公司其他资产进行强制处置,降低法院执行工作对企业经营的影响,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,努力做到为民营企业保障“后路”,探寻“前路”。
调解还账,激发企业经营“新活力”
疫情期间,一些中小微企业步履维艰,像拖欠员工工资的案例不断涌现,原、被告各有难处。莲池法院本着保障发展、共克时艰初衷,努力做到平衡各方利益,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争取发展空间,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。
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,在执行遇到困难时,不能采取“一刀切”的方式进行强制执行,而应精准区分,保护好企业的生命线。受疫情影响,部分企业经营情况堪忧,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境,莲池法院始终把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抓实抓细,通过不断深化精细化执行,在强制执行领域改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针对企业不同经营状况,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,对能够有望偿还申请人财产且经营良好的公司,莲池法院通过对双方调解工作,减少对企业的影响,避免惩戒过度、误伤企业生命。在河北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申请执行停发的劳动报酬一案中,执行法官通过积极主动作为,加强线下走访调查、大力发挥执行案件调解作用,以实际行动为企业办实事、解难题、强信心,以司法力量激发企业重启活力。
以物抵债,拓宽企业经营“新思路”
法院采取多种执行措施,维护了双方当事人利益,不仅促成案结事了,更为推动区域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。对于涉生产经营步履维艰企业的执行,善意文明会救活一个企业,保住一批工人岗位,维护一方社会和谐稳定。
兰某申请执行保定某健身服务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,莲池法院结合实际情况,合理选择执行财产,精准适用执行措施,努力促成以物抵债,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,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就业的负面影响。案件进入执行后,执行法官通过最大化的善意执法,应用沟通交流机制,召开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协调会议,讲明企业经营状况及执行情况,最终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以物抵债的合意,保障企业继续产生利润,最大限度地保障现有公司员工的利益。
莲池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践行善意执行理念,在执行中依法审慎灵活运用执行措施,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,坚持解决好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、经济下行压力,妥善处理好执行强制措施与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关系,平衡协调各方利益,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,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,积极引导被执行企业以和解、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、走出经营困境。